中国海军就算有了国产舰载预警机,航母战斗群还是会发愁防空问题

2022-08-26 18:23:01

天狼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tianlang.run

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现在的大辽和大葱号都配了直升预警机,不过由于直升机平台(直8)本身的升限低、续航力差的底子在那里摆着,预警机探测范围和时间都是不能和固定翼预警机相比的。所以名为KJ-600的“海盘子”国产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一有消息出来,大家就都兴奋一阵子。

但是,即便KJ-600研制出来,上舰服役,中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还是要发愁防空问题。为什么呢?

先说一下航空母舰的防空圈架构。以航空母舰使用经验最丰富,最完善的美国海军为例,其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防空圈是一个三层同心圆,我们从外到内逐个说:

最外层的空中防护圈,由航空母舰的舰载E-2C/D预警机与F-18E舰载战斗机负责。这个防护圈是范围最大的对空防护圈。拦截范围是距母舰约400公里至185公里外的区域。

中层的战斗群舰空导弹防护圈,主要由战斗群内配备了AN/SPY-1C/D相控阵雷达以及SM-2或SM-6“标准”远程舰空导弹的驱逐舰或巡洋舰担负,拦截范围是距母舰185公里至距母舰50公里的区域。

内层的自身防护圈,主要由母舰及各舰的RIM-162改进型"海麻雀"短程舰空导弹、RIM-116“RAM”舰空导弹以及AN/SLQ-32电子干扰系统担负,拦截或干扰作用范围是18.5公里以内。

毋庸置疑,外层防护圈是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最重要的屏障。舰载战斗机在预警机指挥下拦截敌方的空袭机群。根据设想,一半以上的敌机要在外层被拦截,剩下的再由中层和内层防御圈消化。所以在面对敌方空袭时,外层防御圈的效能其实决定了整个战斗群的命运。

在舰载预警机指挥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时,战斗机一般是攻击在预警机雷达探测范围之内的目标。因为战斗机雷达从设计上就是窄波束,适合精细跟踪目标的;而预警机雷达是宽波束,特别是对目标高度没有战斗机那么精确的要求,重点在于给出敌机比较准确的方位信息,以便引导战斗机拦截。这样做能够比较好地保证在宽大正面上对敌机的拦截效率。不然让战斗机自己去搜索敌机,不仅效率低,还必然会漏掉大量敌机。对低空飞行的敌机,在万米高空巡逻的预警机尤为重要,只有它才能大范围地监视300-400公里内低空飞行的敌机。

因此,对于想偷袭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敌方来说,预警机的雷达低空监视范围确定了该战斗群外层防御圈的远界。在预警机监视范围内,美军舰载战斗机只要前出到预警机前方100-150公里左右,便可以逸待劳,高效地实施拦截,即便敌机从低空渗透也可以及时发现并截击。另外多说一句,有些人胡说什么舰载战斗机可以在500公里外甚至更远处巡逻,纯粹是没有雷达预警范围的常识:在距离母舰500公里以外的区域,由于预警机不能偏离母舰太远,舰载战斗机很可能丧失了预警机对其巡逻区域低空的监视,极易成为敌机从低空偷袭的活靶子。总体上可以说,美军这个铁桶般的防御体系非常严密,敌方没有强大的海空实力确实是很难突破的。

但是隐身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由于隐身机在头锥方向正负30度范围内的平均雷达散射截面为-20dB,只有非隐身机的百分之一,反映在雷达探测距离上就是不到对非隐身机探测距离的三分之一。如此一来,防御空间被大大压缩。原来预警机监视低空目标可以在300-400公里距离范围,一下子缩短到只有100-130公里了!如此局促的空间实际上已经不能有效地安排截击了。因为原先舰载战斗机前出100-150公里既可以保护预警机又可以有足够空间拦截敌机,现在即便舰载战斗机也是隐身机,舰载战斗机也只能前出60公里左右,再远就会超出预警机的雷达探测范围也就是保护范围,脱离保护的战斗机反而有可能被敌方隐身机偷袭。如果舰载战斗机是歼15之类的非隐身机,那结果会更糟:即便是不前出都会被敌方隐身机及时发现并遭到攻击。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基于雷达常识的推算结果。

所以,当舰载预警机遇到隐身机的时候,由于雷达天线孔径已经不可能做得更大,发射功率也难于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研制无人舰载预警机(UAEW),将低空预警线前推。

理论上,在天线孔径、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无人预警机对隐身目标的低空探测范围是100-130公里半径的圆形,这样,在原来预警机的周围四个方向各前出约130公里可以布置4架无人预警机,当然不是上图那种过于庞大的型号,这样的5架预警机可将低空预警范围基本推回原来的300-400公里。如果能够进一步以长航时无人机为预警平台,则航空母舰战斗群可以得到更为完善的保护。

总之,由于隐身机的出现,原来意义上的舰载预警机体系需要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了。

延伸阅读

国产航母舰载机,航母最强硬的后盾,歼15为我国“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马塘百事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