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稳基础不断巩固 改革助力经济复苏

2023-01-13 17:46:00

微信充值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恢复态势,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明年,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经济巨轮将如何破浪前行,证券时报专访了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探求经济发展和改革之路。

  证券时报:中国经济投资、消费、出口当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您有哪些观察和发现?

  康勇:受疫情反复、以及季节因素影响,10月多数经济数据较上月回落,四季度开局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投资方面,复工复产的有序展开,以及产业政策效能持续显效,带动制造业投资稳步修复,1-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9.7%,高于全部投资近4个百分点。随着极端天气因素逐步消退,基建项目施工进度加速推进,8月以来基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低基数叠加政策支持,预计年末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助力经济稳增长。

  消费方面,10月社零同比增速转负至-0.5%,较上月大幅回落3.0个百分点。10月中下旬以来,国内新增病例数量再次增多,多地防控措施有所升级,影响消费修复动能,尤其是对餐饮行业影响更大。10月餐饮收入增速同比-8.1%,降幅较上月扩大6.4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要明显超过商品消费。不过,由于生产和供应链的恢复,以及降低车辆购置税等刺激政策的出台,汽车消费表现较好,10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依然维持高位,销量占比也在稳步提升,是当前消费的主要支撑。

  出口方面,受基数较高、外需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下滑,10月出口额同比转为负值,为-0.3%。分国别和地区来看,由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以及美国消费逐渐由商品转向服务,我国对美出口增速自8月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10月当月同比下降12.6%;对欧盟出口增速在7月以来也呈回落态势,10月同比-9%,对出口形成一定拖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正式生效的RCEP对我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国对东盟出口仍然保持高增长,自5月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出口的主要贡献项。

  证券时报:为了稳定经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政策刺激?

  康勇: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疫情散发,地缘政治紧张等超预期冲击,经济出现一定下行压力,为实现稳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5月底推出的33项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以及8月出台的19项接续政策,对我国经济稳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同比增长3.0%,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9%,较二季度增速提升3.5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从环比来看,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速3.9%,较二季度-2.6%的增速明显改善。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下行、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使得我国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慢,但是在稳经济政策不断的支持下,三季度经济稳中有升,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进入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继续协同发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

  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将专项债作为稳基建投资的重要抓手。今年专项债发行显著前置,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在上半年已经基本发行完毕,8月下旬国常会又决定新增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目前已基本发行完毕。近期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了部分省份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当前各地正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计划明年1月尽快启动发行,进一步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延续支持经济稳增长的基调。总量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结构方面,继续用好现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住房信贷方面,继续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

  证券时报:受多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恢复还需付出艰苦努力。要促进四季度经济持续恢复,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康勇:当前地缘冲突、全球通胀等外部冲击仍在持续,国内方面冬季疫情有所反复,消费修复缓慢,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出口受外需放缓的影响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当前经济中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如财政收支压力有所缓和,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基建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回升,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都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同比多增的势头,制造业产能扩张依然较为强劲等。

  而且近期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过去一段时间,疫情反复以及一些地方在防疫政策执行上的“层层加码”、“一刀切”,对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11月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将使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以及“第二支箭”的公布,将有利于房企资金流的改善,推动“保交楼”工作更好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部分省份2023年专项债限额已经提前下达,将有助于扩大基建和重大项目的有效投资。以上措施将对经济的复苏带来更多助力,四季度经济环比增速有望较三季度继续出现边际改善。

  证券时报:二十大报告给中国的未来指引出发展方向。长期来看,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将如何展开?

  康勇: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已经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第一阶段目标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2035年中国人均GDP可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测算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每年仍需要4.5%左右的年均增速。未来中国经济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依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114万亿元人民币,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18%以上,在这样大的体量上维持这一增速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我国必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此外,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加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首次将三者统筹集中表述。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22年将超过5,500亿美元,高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总和。“十四五”规划预期2021年-2025年期间我国每年总研发支出至少增长7%,体现了国家对研发投入的重视。我们预计在政府引导投资基金的带动下,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将继续增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经济恢复发展,需要信心的恢复。近期可以看到,无论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还是地产支持政策调整,都为市场各界注入了信心,这在资产价格上也有明显反映。在您看来,市场是否已经走过低谷?

  康勇:楼市方面,10月底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通道,但出现一定的积极变化。前10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6.1%,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且是连续五个月收窄。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

  为增加房企现金流,促进保交楼工作顺利进行。11月8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宣布将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央行将利用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简称“第二支箭”)。11月1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十六条措施”,通过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支箭”和“十六条措施”的实施预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帮助优质民营房企更好地开展融资活动。在此之前,央行联合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推出政策性银行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已经正式落地,叠加多个地方政府设立地产纾困基金,我们预计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将有利于重建各界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修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马塘百事通版权所有